詳細信息
電話未實名明年將停機 仍有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
發表時間:2016-12-26 14:04:00 閱讀次數:
電話未實名明年將停機 仍有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
“史上最嚴電話實名制”出臺。工信部官方微博稱,工信部發文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今年年底前本企業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95%以上,明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
仍有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工信部官方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反恐怖主義法》等法律規定,進一步做好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要求各基礎電信企業確保在2016年12月31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達到95%以上,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電話用戶實現實名登記。在規定的時間內未補辦登記手續的用戶,基礎電信企業要暫停其通信服務并進行催告。催告期滿仍未補登的,依法停止其通信服務。
新京報記者詢問三大運營商實名制實際執行情況,截至發稿未拿到具體數據。不過三大運營商方面均表示,正在依據工信部要求積極推動實名制。
工信部網安局相關負責人近日接受《人民郵電報》采訪時稱,去年以來,電信企業通過采取各種優惠便利措施鼓勵、引導未實名用戶進行補登記,累計完成約4000萬用戶補登記工作,目前全部電話用戶實名率已經達到92%,但仍有近1億用戶未實名登記。
據了解,2010年工信部就提出要實行電話實名制,但進展緩慢。2013年9月1日,全國才正式實施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工信部還對落實情況進行了全國暗訪,暗訪中發現存在社會渠道落實不到位等問題。
工信部網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15年起,實名登記工作逐步規范,新入網用戶基本實現實名登記,但是仍存在網絡渠道實名登記不嚴、轉售企業違規現象突出、未實名老用戶補登記進展緩慢等問題。
電信詐騙引發“最嚴實名制”出臺
業內人士分析稱,電話實名制提出5年后,直到2015年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開展,電話實名制才開始全面落實。
電話“黑卡”,是指未進行實名登記并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移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
工信部曾于2015年1月1日起,聯合多部門開展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并要求2015年9月1日起,電信企業各類實體營銷渠道要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用戶本人的居民身份證件;年底前實名率必須達到90%以上。
但近期媒體報道顯示,虛擬運營商所在的170、171號段的垃圾短信、騷擾電話和通信信息詐騙等問題層出。工信部于2016年4月底下發通知,要求虛擬運營商在一個月內對前期未實名登記、虛假登記的電話號碼,完成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等工作。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為切實保障正常通信秩序,工信部聯合公安部建立了涉違法犯罪電話號碼快速通報關停機制。自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底,工信部已組織電信企業對14萬余個涉及通訊信息詐騙等犯罪的電話號碼進行了快速關停。其中基礎電信企業號碼85189個,虛擬運營商號碼60202個。
非實名卡未絕跡 遇到要當心
新京報記者來到劉家窯附近的幾家電話卡轉售門店探訪,都被告知必須實名制辦卡,不提供身份證則無法辦卡。同時,店鋪墻上也張貼出了三大運營商聯合簽發的《北京地區關于非實名用戶身份信息補登記的公告》。不過,非實名登記電話卡并未絕跡。據媒體暗訪,一些小的號卡批發商稱可以售賣沒有實名登記的170號段電話卡,并表示這些電話卡不需要實名登記,插在手機上就可以用。
新京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用戶認為非實名電話卡不用出示身份信息,比較便捷。不過,這類用戶要小心了,根據工信部的要求,多家虛商對之前流出的非實名制卡進行強停,即使買了這樣的卡也無法正常使用,如果要用,就要跟運營商二次身份證驗證。有一些卡商利用破解軟件,繞開身份驗證,而針對這種卡,部分虛擬運營商也在運用數據分析,判斷為非實名制后進行強停。
不過,也有一種情況,這些卡已經進行過身份驗證,然后再賣給消費者,這樣消費者就等于用其他人的身份信息使用電話卡。對于這類卡,一位虛擬運營商工作人員提示,“這個卡本身沒有身份驗證,肯定有風險”。從信息安全角度來看,這張卡對應他人身份信息,一旦使用者有違法亂紀行為,公安部門追蹤時有困難。
上一篇文章:杭州呼叫中心電話銷售溝通技巧
下一篇文章:電話營銷利器:首屏無線外呼寶